最资讯丨罕见 连续30个跌停 这家公司告别A股退市 企业国内外并购现状

全面注册制之下,退市已经不是新鲜事。

(6月15日),曾经豪赌人参的紫鑫药业终止上市。2008年公司股价一度高达56元,现在却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不足1元而退市。曾经的东北参王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连续30个跌停,紫鑫药业成为今年首支退市的医药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5日,*ST紫鑫开盘一字跌停,报收0.37元/股,这是其连续第30个交易日跌停,*ST紫鑫股票收盘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深交所退市规定。

作为曾经的东北参王,紫鑫药业在2008年的时候股价曾超过56元/股,却成为了今年首支退市的医药股。

市值风云分析师林熙明表示,紫鑫药业自2007年上市以来,多次违规被证监会处罚,蔑视法律,不重视股东回报,多次玩弄财技,不好好经营实体。2014年被证监会查出财务造假,今年以来又有两次被立案调查。

这次紫鑫药业退市,也给正在上市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敲响警钟,要踏踏实实做好实业,不造假,不背信,重回报。

不仅要离开资本市场,紫鑫药业还面临着很严峻的企业经营问题。在6月6日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的公告中,紫鑫药业披露了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欠薪1.02亿元,欠息13.78亿元,欠税9004.09万元。

而据2023年一季报,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负债累计高达88亿元。与此同时,*ST紫鑫相关负责人还在回复投资者“公司林下参价值60亿元。”

林熙明表示,紫鑫药业60亿元的存货还不起一亿元的员工薪酬,不符合常理,其有造假的嫌疑。

去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共同下发《关于支持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人参产业发展被提到战略高度。即便有政策支持,紫鑫药业还是走到退市这一步。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上市公司对主业没有投放太多的精力,有可能在一个好行业里面做不出好的业绩,投资者“用脚投票”,最终可能就会有退市的风险。

全面注册制下退市将成常态,炒作ST股或引火烧身

目前,仍有接近11万投资者持有*ST紫鑫,而随着它退市,这些投资者基本上亏损殆尽。未来,如何更加理性地投资,将是更多投资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截止到6月15日,A股市场2023年已经有11家公司退市,其中因为面值退市的公司有6家。年初至今,包括这11家在内,已被锁定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共有43家,超过去年全年42家。

杨德龙表示,通过严格执行退市新规,让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直接退市,这样才能实现优胜劣汰,让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提高A股市场的投资回报率。

尽管紫鑫药业股票已被“披星戴帽”,但仍有投资者抱有投机心理,打着ST股票有朝一日被重组的小算盘。

据悉,2023年一季报中,*ST紫鑫前十大股东中,有四人为新进,一人增持,这五大股东都是个人。为什么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大举买入呢?

国泰君安首席市场分析师林隆鹏表示,以前有所谓的壳资源,现在这个壳资源的价值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对于投资者来讲,还是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去寻找一些真正有业绩的、比较优秀的上市公司来进行投资。

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在今年1月和5月的时候,紫鑫药业因信披违规和违规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虽然退市了,但是如果调查属实,投资者依然可以进行维权。

律师吴疆表示,上市公司的退市并不影响投资者索赔的权利,同时承担的主体不光有上市公司,甚至包含其主要的负责人,都会成为被索赔的对象,承担共同的连带责任。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年度报告(2023):2022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购重组2972单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日前发布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年度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购重组2972单,较2021年减少10.88%;

累计交易金额1.74万亿元,较2021年减少2.21%。其中2022年,许可类(审核通过口径)并购重组审核通过46单(主板36单、创业板8单、科创板2单),交易金额合计3,440.36亿元,数量和金额有所回升,较2021年审核通过数量增加12.20%,交易金额增加31.87%。

2022年,针对主板上市公司,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共审核了41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交易。

其中,无条件通过20家,有条件通过16家,未通过5家,审核通过率87.80%,审核通过率有所回升。审核通过的并购交易金额合计3249.70亿元,平均交易金额为90.27亿元,单笔交易金额较2021年有所上升。

全年,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否决了5家上市公司重组申请,主要原因为交易完成后标的资产运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上市公司未充分说明并披露本次交易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较高的合理性和定价公允性以及上市公司未充分说明本次交易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

并购行业目前发展如何?并购必须讲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一项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

据中研研究院《2021年中国企业国内外并购现状及并购策略研究预测报告》显示:

2021年,全球并购活动异常火爆,掀起新一波高潮。2021年并购活动火热主要因为超低融资成本、流动性极度充裕和强劲的股票估值。

此外,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并购活动跌至三年低谷,2021年并购活动出现报复性增长。

就中国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进展来讲,多数是对并购动机理论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规模经济、买壳上市、提高管理效率等经营管理动机,对财务预期、价值增值等财务动因较少研究。

我国企业信息化市场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9年企业信息化规模达到8673亿元。

在政策利好释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及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企业信息化将保持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

2019年企业信息化行业的企业资产平均值在153亿元,行业中值在71.4亿元。可以看到,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的资产规模差别较大,资产集中度不高。

据工信部对外发布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企业的竞争必将也是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

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这不仅是提高企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市场竞争中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途径。

2022年,国内资本市场受到境内外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缘冲突全面升级、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美联储加息等,进而导致国内并购市场的表现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境内并购市场公布了1,703起并购事件,规模约3,270亿元,数量与规模同比分别下降了7.4%和11.5%。

一季度内地并购市场交易金额前十的并购事件覆盖的行业以及采用的并购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其中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和焦作中旅银行的并购事件,以284.70亿元的交易金额成为一季度交易规模最大的并购事件。

交易金额排名第二的并购事件是中国电建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置入华中电力设计研究院等18家公司股权的事件,其交易规模为247.19亿元。

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方式获得东方财富证券0.02%股权的事件以160.05亿元的增资规模排名第三。

从券商作为财务顾问参与并购事件的金额维度来看,中信证券以647亿元位居榜首,华泰证券和东方证券则分别以150亿元及147亿元位列第二与第三。同时券商头部效应明显,业务集中程度进一步提升。

2022年一季度排名前三的券商所参与并购事件的市场份额占比加总达到了64.1%,与2021年一季度的50.1%相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

更多消息,请点击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1年中国企业国内外并购现状及并购策略研究预测报告》。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新股
市场
Copyright@  2015-2022 北冰洋证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