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医诊疗法”爱心义诊、“锭子药”制作技艺展示、小儿保健按摩体验……连日来,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非遗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以望星楼中蒙医药研究所所长、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蒙医诊疗法”传承人刘怀军及其弟子的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代表的非遗体验项目吸引了市民的关注。
非遗体验项目受热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10日,红山区第五届非遗文化旅游节开幕。红山区文化馆负责人林楠介绍,本届非遗文化旅游节分为室内室外两大区域,在红山美术馆内设置了在红山·爱红山专区、非遗项目体验区、文创区三个展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增加了许多非遗体验项目,让市民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非遗、关注非遗,像这次‘中蒙医诊疗法’‘鲜花纯露制作工艺’等体验项目都很受欢迎,活动将持续到6月18日。”林楠说。
6月14日清晨,记者在现场看到,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3岁多的幼儿,都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红山美术馆来现场了解、体验非遗项目。今年86岁的郭凤英早在十多年前就得到刘怀军“中蒙医诊疗法”的医治,效果很好。“这次听说刘老师在美术馆义诊,刚好大姑娘前段时间扭了腰,一直不见好,这就带过来看看。”郭凤英说。据了解,中蒙医诊疗法由掐惊疗法、“蒙古灸”疗法、三筋疗法、搐嚏疗法以及烧烙疗法等五种诊疗的独特方法组成,是中蒙医药民间传统的保健疗法,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效果显著。
一大早,来自赤峰市松山区的姜小玲带着老人和孩子也来到了美术馆。“孩子三岁半,脾胃不好,睡觉不安稳,老翻滚。听朋友说这里有小儿保健按摩,就带着孩子来试试。今天是免费体验的第四天了,效果挺好,这两天孩子睡觉踏实多了。”姜小玲告诉记者,除了小儿保健按摩,这里的“锭子药”也很不错。“我们准备给孩子和家里的老人都买一些。”
刘怀军的徒弟、赤峰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锭子药”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兴东告诉记者,“锭子药”制作技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民间应用很广。“‘锭子药’因其制成药品的固体形状为‘锭子’而得名。我们望星楼中蒙医药研究所存续和传承着锭子药制作技艺,运用特配的药方、特选的药材、特制的模具、特殊的工艺,经过三十余道流程,制作出系列成套、造型精美的‘锭子药’。”张兴东表示,这些锭子药工艺品既有消炎解毒、治病防病的独特药效,又有艺术审美、健身养性的休闲功能;既便于贴身佩戴,又能作为赠送的礼品,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和收藏品。
“这次我们的中蒙医诊疗法、‘锭子药’制作技艺、中药丸剂手工制作技艺、紫霞杯制作技艺、太极光灸法药械制作技艺、传统化妆品沤子制作技艺、鲜花纯露制作技艺、小儿保健按摩等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此次活动,因为互动体验感强,很受市民欢迎。像我们这里可供销售的鲜花纯露、锭子药等卖得都不错。”刘怀军说。
创新转化让非遗项目焕发新机
刘怀军认为,要保护传承好非遗项目,不仅要挖掘整理好相关资料,更重要的是让这些项目可知可感可实践,增强非遗项目自我造血能力。据介绍,目前望星楼中蒙医药研究所已经完成蒙古灸、眼明袋、锭子药系列、花露、面脂沤子、代茶饮等系列产品的初创工作,成立了以代茶饮为主,传统五香面为辅的望星楼食品厂,现有十二种代茶饮上市销售。“我们还通过建立非遗展示馆、传习室,开办培训班,开展非遗进社区、学校等活动,不断扩大传承人队伍,提高项目的保护宣传力度,同时力求带动当地就业。下一步,我们在做好非遗项目的研究和保护的同时,准备与相关方面合作,丰富非遗项目推广的形式,将优质的非遗产品融入到当地的文旅发展中,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刘怀军说。
记者了解到,红山区是蜚声中外的“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和命名地。近年来,当地坚定扛牢红山文化传承发展大旗,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云上非遗展播等系列活动,在推动红山文化考古发掘、保护申遗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名城。“这次非遗文化旅游节就是我们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消费热点、促进文旅融合的有力抓手。”林楠说。
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方向灵告诉记者,近年来,赤峰市在挖掘和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创新转化,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机。通过大力实施“非遗+”工程,让非遗与文化创意、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推行“农业、文化、红色、研学+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打造“非遗村”。将非遗传习基地和传统民俗场所纳入旅游线路,引导游客体验非遗制作、参与非遗表演,笤帚苗制品、巴林石雕等非遗商品已成为当地代表性的伴手礼。同时,鼓励非遗传承人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生产,加快非遗产品成果转化,通过搭乘乡村文化旅游“后备箱”工程,把非遗的“软实力”变成增收的“生产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赤峰市的巴林石雕、赤峰对夹等非遗商品的产业化发展已较为完善,市场规模较大。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巴林石雕制作技艺为例,目前赤峰地区从事雕刻、配套产品制作、销售等商家总计约600余户,相关从业者3万余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赤峰对夹制作技艺保护单位投资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赤峰对夹专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无菌化流水线生产车间,达到日产对夹10万枚,熏肉制品3吨的生产能力,销售范围已覆盖到浙江、山东、河北等地。
“非遗项目只有服务好了当代,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护和传承好非遗项目的同时,结合时代需求,不断挖掘这些非遗项目的发展潜力,用好这些项目,提升它们的自我造血功能,最终实现这些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灵说。
关键词: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
内蒙古赤峰市:挖掘发展潜力 提升非遗造血功能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11岁的女孩子喜欢什么生日礼物 礼物网
二十四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南方养生网
世界新消息丨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举办 推介21个地市好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